最近电费飙升,咋回事?
近日,咋回事多地网友反映,最近7月以来家中电费激增,电费潮州市某某生物科技厂家庭月度电费达到千元甚至更高。飙升有网友表示:“6月也一样开空调,咋回事为什么7月电费更贵?不会是最近电表坏了吧?”
对此,国家电网客户服务中心的电费工作人员表示,若用户反馈电表异常,飙升电力公司将排查住户实际使用情况,咋回事查询后台数据是最近否对应、有无异常,电费并测试电表功能。飙升
如果电表没坏,咋回事但你家电费仍然“飙升”,最近那就要考虑以下原因了。电费
01阶梯电价:用电越多,电价越高
为什么和上个月用电量差不多,电费却增多了?
居民阶梯电价是指,用电价格随用电量增加呈阶梯状逐级递增的一种电价定价机制。记者从国家电网客户服务中心了解到,目前大多数省市实行居民阶梯电价,例如四川、湖北、重庆、江苏、山东、黑龙江、潮州市某某生物科技厂北京、上海等。
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介绍,阶梯电价一般分为年度阶梯和月度阶梯,意味着只要用电量高于基本生活用电,达到月度或年度的第二档或第三档,价格就会逐渐上涨至高电价水平。随着档位的升高,电价也随之增加。因此同样的用电量,由于电价的升高,电费就会升高。
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指出,如果以月为单位进行阶梯定价,可能会导致某一个月电费特别高,尤其是夏季特别热的时候,电费很容易到达第三阶梯,其他月就相对便宜;而以年为单位进行阶梯定价,则越临近年底电费越高,每年最后几个月可能到达第三阶梯电价。无论是以年或月为单位,阶梯定价就意味着用电越多电价越贵,如果用电量少,则各种方式都差不多。
为何有些省份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阶梯定价,有些地方是月度阶梯?
林伯强表示,各省用电定价标准根据当地资源情况设定,与当地负荷和资源禀赋相关。以湖南省为例,鼓励以月为单位的阶梯定价,是希望在夏季、冬季这些电力紧张或缺水的时候,鼓励居民少用一些电。
02分时电价:不同时间,不同电价
袁家海介绍,所谓峰谷分时定价,是指根据电网的负荷变化情况,将每天24小时划分为不同时段,对各个时段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。
简言之,按照电量使用时间段计费,用户在什么时间段用电,就按照该时间段的电费单价计费。因此,在相同地区、相同用电量的情况下,不同用户间也会有电费上的差距。
国家电网客户服务中心介绍,部分省份在居民阶梯电价的基础上,还提供峰谷分时电价业务,一般分为“峰”和“谷”计费,例如安徽、福建、河南、江西、宁夏及山西等。
以江苏省为例,用户可以在国网App上自行申请分时业务,或前往营业厅申请。居民可以自愿选择开通或者取消分时定价,“一般情况下,一经选定,一年内不能变更”。
什么情况下开通“阶梯+分时”电价会更划算?
国家电网客户服务中心介绍,如果用户在谷时段(一般为夜间至清晨)用电量比较多,开通分时业务比较划算,如果是白天高峰时段用电量较多的用户,开通分时就不太划算了。
例如,据“国网福建电力”介绍,当地居民峰谷分时电价中,峰时段为8:00到22:00,谷时段为22:00到次日8:00。以该省为例,峰时段在各档电价基础上,每度电增加3分钱,谷时段在各档电价基础上,每度减少2毛钱。不过,申请峰谷电也不一定更省钱,当每月低谷用电量超过总用电量的13.1%及以上时,才会比较划算,建议用户综合考虑全家全年用电习惯后再做决定。
03今年夏天,电费为什么高?
面对电费增多,有网友以为官方上调了电价。对此,有记者从国家电网获悉,在国家电网负责的26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的电力供应中,今年居民电价均未出现上调变更情况。
林伯强表示,今年由于极端高温天气较多,全国居民电费普遍都在上涨,并且随着生活水平提升,使用空调时间更多,电费随之上涨。
据媒体报道,今年入夏以来,全国用电负荷4次创新高,国家电网用电负荷5次创新高。其中,重庆、陕西、河南等高温区域空调负荷大幅增加。
袁家海表示,如果在用电高峰月份,部分用户受不了燥热,需全天开空调,那么当月电费必将激增。夏季空调温度设置每调高1℃,一般可节能6%—8%,设在18℃还是设在26℃,一个月下来,电费差异巨大。
此外,室内外温差大,会让电器制冷更费电。据国家电网发文介绍,制冷电器用电量不仅与设置的温度有关,与室外温度同样密切相关,室内外温差越大,制冷电器越费电。
例如,空调设置在26℃,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,同一台空调,在35℃高温天,就会比30℃天气时更耗电。
04在日常生活中怎么省电呢?
1、空调
首先,消费者在选择空调时,除了要查看能效标识,还要注意空调的匹数。空调匹数代表空调制冷量的大小,匹数越大,其制冷面积越大。如果选用空调匹数过小,就需增加空调运转时间以达到预期制冷效果,这样就会增大耗电量。
其次,在使用空调时,在开机时最好将空调设置为高风状态,以快速达到降温目的;当温度适宜时,改为中、低风,以减少能耗。
再次,空调温度调得越低,耗电量就越高,制冷温度设定每提高1摄氏度,至少可以节省10%的电。晚上睡觉时,将空调设定为睡眠模式,也可以达到省电的目的。
最后,不要频繁开关空调,如果外出时间在1小时以内,不关闭空调会比较省电,这样还可以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。如果想要更省电,建议外出时可以把温度上调至28摄氏度或29摄氏度,等回来后再逐渐降低温度。
此外,定期清洗过滤网,保持出风口畅通,也能提高制冷效率;还可以充分使用遮光窗帘,避免太阳直射,减少空调负荷;同时,房间要保持良好的密封性,确保门窗紧闭,防止冷气外漏,千万不要边开窗户边开空调,那不是一般的耗电。
2、冰箱
冰箱要尽量放置在阴凉通风处,离墙的距离最好在10厘米以上,这样有利于散热。水果蔬菜等水分较多的食品,用保鲜袋包好再放入冰箱,以免水分蒸发,增加除霜耗能。同时,食物存放不宜过满,七八成满即可,留出适当空间以利于冷气循环。
盛夏时节,冷藏室调到5℃、冷冻室调到零下14℃最适宜;要避免频繁开关冰箱门,每次开门时间尽量控制在2—3秒,以防止冷气大量流失;定期除霜,结霜过厚会增加耗电量。
3、电视、电脑等电子设备
开启节能模式,可根据使用情况适当降低屏幕显示亮度,调低电视机音量等,降低能耗,比如尽量选用自动亮度控制功能,一般能节电20%~30%,最大能节电40%左右;不使用时应彻底关闭电源,避免待机耗电(待机状态仍会消耗5%-10%的电量)。
4、照明
优先选用LED节能灯,比传统白炽灯节能70%-80%;随手关灯,充分利用自然光,减少不必要的照明。
5、热水器
可以把热水器温度设定在50-60℃,避免反复加热;定期清理热水器内胆水垢,可提高热传递效率,降低能耗。
同时咱们还可以优化日常用电习惯
比如:
1. 错峰用电
在电力负荷较低的夜间或非高峰时段使用电热水器、洗碗机等大功率电器,或给电动车充电,既能减轻电网压力,还可能享受分时电价优惠。
2. 减少待机耗电
使用带开关的插座,不使用时及时将开关直接断电,避免“隐形”耗电;比如像手机充电器、微波炉等用完即拔插头。
节约用电不仅是为了节省电费,更是为了减少能源消耗,保护环境。如果一个人每天节省1度电,一个月将节省30度电,一年可以节省365度电。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省1度电,那么我国一天就可以节省14亿度电,一年就可以节省5110亿度电。
(责任编辑:热门资讯)
-
国庆假期除了出游,没有了上班时间的“限制”,好好补觉、睡到自然醒也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。不过,假期之后总要回归正常,专家提醒,假日期间的睡眠应尽量与平时保持一致,如果实在难以做到,在假期即将结束时,也应 ...[详细]
-
多款新型国产激光武器登台亮相,展示中国在前沿军事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。 激光武器是当下热门的新概念武器,尤其是高能激光武器能够瞬间摧毁目标,凭借其精确度与高效能,被誉为未来战场的关键装备,成为多个 ...[详细]
-
为推动北京市科协科学传播共同体建设,合力构建社会化协同科学传播格局,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,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,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新华网推出《对话·科学先锋》栏目,本期,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 ...[详细]
-
☛半期考,不过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道标记,它的结果并不能预示未来的全部。无论成绩考得如何,让我们首先给予那个付出努力的孩子一个最温暖的拥抱。——敖爸半期考刚刚结束不久,家长对孩子的半期考成绩有欣喜交加的 ...[详细]
-
一时冲动买很多衣服,不仅搭配头大更费钱。特别是对精力有限、睡眠不足的通勤打工人来说,过多考虑里三层外三层穿什么,无疑给脑容量增加负担。突然发现,理工男那套穿衣逻辑相当适用——越简单越好,重复也无碍。衬 ...[详细]
-
近日,有网民在互联网平台编造谣言信息称:“喀什献血200cc送1桶油,300cc送1袋米,500cc送1辆自行车”。经喀什地区血站核实,该网民发布内容为不实信息。 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 公益 ...[详细]
-
【随堂测试】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,各种哲学派别有着不同的观点。其中,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在于 )A没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B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看不到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及其相互作用 ...[详细]
-
目前,我国正在加快数字孪生、机器人等新产业新应用的融合发展,加速相关产业成熟,构建6G应用基础。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推动信息通信企业与垂直行业企业密切沟通、协同合作,共同参与6G需 ...[详细]
-
沁源县职业高级中学11月22日晚通报:针对网上涉及我校教师不当行为的信息,学校高度重视,迅速展开调查。现已对该教师予以停课,调离教学一线岗位。后续,将根据调查结果,依法规处理。 11月22日,有 ...[详细]
-
汇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创力量,展现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科研历程,讲述首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故事。新一季《小家大事》向“新”而行,乘风启航。《小家大事》栏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新华网联合出品,本期将走 ...[详细]